自家肯定忙不過來。
得請人。
恐怕要忙活一段時間。
花費自然不少。
家里原本是打算等一等,沈文覺得不用,既然現在買漁船的錢有了,那他接下來賺的錢都可以貼補進來。
邊建邊賺錢。
東屋用不著多大,十幾個平方足夠,五六千就夠了。
一合計。
雖然現在家里其實拿不出一毛錢來建石頭厝,但是一點不慌,甚至有了“手頭很寬?!钡腻e覺。
的確是可以先忙活起來。
沈文問道:“媽,還是建石頭厝?”
沈母應聲:“對,你爸說石頭厝能省一點?!?/p>
“你要覺得麻煩,改成磚瓦房也行?!?/p>
沈文搖搖頭:“就石頭厝吧?!?/p>
雖說現在建東屋,是他要住的,但他應該住不了多久,等把鹽堿地的地基拿下,他就可以籌備建用來娶媳婦的別墅了。
倒也不著急。
可以問問未來媳婦,是喜歡磚瓦房還是喜歡石頭厝。
石頭厝其實挺好。
結實耐用,冬暖夏涼,屋里不潮,幾十年都不會有事。
而且石頭可以就地取材,不能說不要錢,只能說隨便用,當然了,開采和運輸,也是需要成本,而且是人力去開采。
因此,石頭厝建起來費時費力,工期比較長。
而工人的工資,一天最少也要十五塊。
這么一算,石頭厝是要劃算一些,但其實和磚瓦房的制作成本也相差不了多少。但磚瓦房修建起來就快了,人多的話,最快十幾天就能搞定。
后世之所以被淘汰,被磚瓦混凝土代替,倒不是石頭厝不好,就是因為人工成本太高,熟練石匠越來越少。
而磚瓦越來越便宜,建的房子越來越堅固耐用,此消彼長之下,石頭厝也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沒人再新建石頭厝,但以前的石頭厝,還是在一直使用,并成為他們當地的特色,成了旅游的流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