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婦道人家懂什么?!甭労畈幌肼牭降脑?,直接出言打斷。
“學昭為官十余載,卻一直不得志,多年帶著妻兒頻繁調(diào)任?!?/p>
“你就未曾想過,若是有了楚賢王與咱們締結姻親,說不定能幫學昭扎根京中,不用再四處奔波受苦?!?/p>
聞學昭,聞家大公子。
聞候與元妻所生的長子,年已四十有五,有一妻一妾,育有一子兩女。
兩女皆已嫁人生育,而子則與其幼妹相鄰。
明氏不解詢問,“學昭不是接了調(diào)令,回京述職嗎?”
問完后,似猛地明白什么,神情嚴肅。
“莫不是述職過后,還要往外調(diào)任?”
“這崔相怎的這般無恥,盯著學昭折騰,不肯罷休!”
提起這崔相,則是一朝宰相,百官之首。
偏于聞侯打年輕時就不對付,死對頭多年了。
在誠陽侯府上下,皆覺得大公子是受舊怨所難,無辜被牽連了。
聞侯年歲已告,在朝中也算是半隱退的角色。
誠陽候府共有兩位公子,聞侯與明氏所生的二公子聞學啟一心從商無心朝政。
侯府的未來便都指望在入朝為官的聞學昭身上了。
可聞學昭已然是在朝為官十余載,依舊沒有什么大的成就,也實在是不讓聞侯多憂。
懷疑來去之下,就懷疑到了與自己有著死敵之糾的崔相身上。
明氏雖說不是聞學昭的生母,但是也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聞學啟和聞昭昭還有聞止鳶,在她和侯爺百年之后,終是要在聞學昭的庇佑下生存。
此刻的明氏,也生出了些許期許。
期許聞止鳶能夠讓城陽侯府的楚賢王的庇佑。
碧水庭內(nèi),聞昭昭也硬熬了整整一個晚上,直到得知聞止鳶從楚賢王府回府,才放心躺下。
她神情幽怨地看著床罩紗幔,“且叫她再得意一日,等娘的人從新鄉(xiāng)歸來,有她好看的!”
明氏派去新鄉(xiāng)的人,傳回消息,約莫明日傍晚或后日即可歸京。
因為事關聞止鳶這位城陽侯嫡女之事,也不便書信與口信相傳。
所以只傳回了歸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