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胡惟庸走遠后,禮部的官員和胥吏們低聲議論起來。
“真是沒想到,胡大人曾經(jīng)是丞相,還是陛下的近臣,我們之前竟然沒看出來!”
“誰能輕易看透這種大人物?他們可是談笑自若、處變不驚的?!?/p>
“是啊,他能一路坐到丞相之位,經(jīng)歷的風雨可比我們多得多,哪會在意我們這些小人物?!?/p>
“沒錯沒錯,他禮賢下士,完全是因為我們這些人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你看看那位李相,哈哈!”
不得不說,新的退婚流言對李善長的名聲造成了沉重打擊。
眾人無法理解,堂堂丞相為何會被人欺辱到如此地步。
照理說,身為丞相的李善長,除了當今圣上,還有誰能讓他退避三舍?可偏偏他卻被前丞相胡惟庸當眾打了臉,卻一聲不吭。
李善長越是沉默不語,那些流言蜚語就傳得越兇。
雖然一般人不敢當面譏諷李善長,但他們卻毫不掩飾對胡惟庸的追捧和崇拜。
在眾人眼里,胡惟庸才是真正的大佬——明明已經(jīng)卸任丞相之位,卻敢毫不客氣地當面打臉現(xiàn)任丞相,甚至把對方的臉面踩在腳下,而對方還不敢吭聲。
這讓那些不明的官員們不禁高呼一聲“胡相威武”。
事實上,就連胡惟庸自己也不便站出來澄清。
畢竟,這場輿論風暴的真正推手,是背后站著的朱元璋。
老朱的心眼可不大,昨天胡惟庸拒絕了他小侄女和胖兒子的婚事,已經(jīng)讓老朱心里不痛快了。
如果此時再把事情的抖出來,導致老朱的名聲受損,胡惟庸可不敢想象老朱會怎么收拾自己。
于是,胡惟庸干脆采取閉口不談的策略,任憑別人如何試探打聽,他就是不承認、不否認、不知道。
結果,他越是如此,眾人就越覺得事情就是外頭傳的那樣,反倒讓之前的“版本”顯得不可信了。
按照官員們的邏輯,如果真是李善長帶人去胡府退婚,胡惟庸怎么會那么淡定?
更何況,這個時代的婚姻,更多講究的是門當戶對。
只要女方條件差不多,就算有些不合適,男方也會看在女方家世的份上勉強接受,反正只要能生孩子就行。
如果真的不滿意,再納幾房妾室就是了。
因此,男方到女方家退婚的情況極少聽說,反而是女方強勢起來看不上男方的情況偶有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