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作品,沒記錯的話,應(yīng)該是大島光的《我于過去中死亡》,當時面世后,一度被譽為50年來最優(yōu)秀的新人新作。
而大島光也不負眾望,于去年摘得年度最暢銷作家的桂冠,成了現(xiàn)在《群像》的當家頂梁柱。
現(xiàn)在突然冒出一篇小說,一下子把最高分記錄提高了近10分!
《群像》是玩商業(yè)運作玩瘋了吧?
森哲太郎拿起鋼筆,立即在速寫本上寫下了對這個分數(shù)的評語:972分,意味著它可能拿到了不止一個滿分。從各類文學獎?wù)Q生至今,我還從未見過有評委愿意給一部作品打滿分,這種行為明顯就是對讀者的不負責。
試問,若是一部作品能達到滿分,豈不是代表它進無可進?
文學是一個在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進化的東西,誰的作品都不該被打滿分!
發(fā)泄完畢,森哲太郎繼續(xù)往下看。
后面就是評委們對《且聽風吟》的千字長評。
村松友視:“描寫很有真實感,但有時又像通過魚眼鏡頭、薄膜或顯微鏡的鏡頭看東西一樣,有奇妙的變形味道,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安原顯:“主人公到底是怎樣的男性?讀后的印象非常淡薄。空白是可以的,但要給讀者留白才行。讀完小說,我只有在游樂園乘游覽車的印象?!?/p>
竹內(nèi)治:“將漫長歲月中的事物濃縮成簡短的故事,這一手法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發(fā)揮了效力。而在《且聽風吟》里,我看到了類似的技法,但更為出色的是,他還融入了時空扭曲、荒誕虛構(gòu)等魔幻現(xiàn)實類的寫作手法”
“搞什么東西?三十二位評委里只有一個不喜歡這篇小說嗎?而且還是《群像》的副主編。怎么看都像是為了湊一個差評而寫出來的?!?/p>
森哲太郎撓了撓頭,按照他以往的經(jīng)歷,若這篇小說有商業(yè)運作痕跡,為了自己的名聲,那些特邀評委雖然不會在打分階段給低分,但在后面的自由長評里一定毫不留情。
就算不給差評,至少也是個中評。
以此隱晦的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
問題是,這些泰山北斗給《且聽風吟》的長評,好評程度甚至高于《群像》編輯部的內(nèi)部編輯!
這出倒反天罡是怎么回事?
森哲太郎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將目光投向正文。
然后沒多久,他就淪陷了。
幾乎是一口氣從開頭一路看到了結(jié)局。
翻到最后一頁,戛然而止時,森哲太郎明顯感覺到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情緒在心底蔓延。
好孤獨,又好治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