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扯開自己的袖子,搖搖頭,一臉無奈:“云少爺,不急,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于志自顧自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就著茶說起了往事。
說來,于志的父親,是蕓州城有名的富裕人家。
不過,比起富商的名頭,他家的另外一個名頭更為出名,那就是摳門。
于老爹這人,在摳門一道上,那可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
于老爹扣到什么程度呢?那可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家里空蕩蕩的,家徒四壁就不說了,家里的吃喝用度和貧民無異,甚至還要差一點。
畢竟貧苦百姓掙了點錢或是遇到喜事年節(jié),少不得打些酒買些肉來慶祝,這在于家可是從來沒有的。
于家平日里,不是咸菜就是野菜,不是糙米就是粗面饃饃,用于志的話說,比之前膳堂的還要難吃。
于志提到這里就心酸,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云兄、蘇兄、徐兄,你們是不知道啊,長年累月沒肉吃,看見肉啊,眼睛都是綠的。”
外人看來,于老爹是個奇葩。
但在于老爹看來,于志才是那個奇葩,身為于家子孫,沒有繼承先祖勤儉持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反而好逸惡勞、好吃懶做,真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于志反抗不了老爹,靠著自己的聰明腦子硬是活生生考上了書院的乙班生,雖沒能進入甲班,但也是人人羨慕了。
讀書本是光宗耀祖之事,再加上于志的三寸不爛之舌,于老爹才松口給于志交學(xué)費,供其念書。
只不過,于老爹摳門慣了,給的錢將將夠?qū)W費和基本花銷,于志其他花銷都要另外想辦法。
為了要錢,于志可謂是和于老爹斗智斗勇,但于老爹摳門的習(xí)慣深入骨髓,于志只能另外想辦法掙錢自給自足了。
自入書院結(jié)識蘇恒后,兩人就一道做些掙錢的工作,或是抄書,或是擺攤賣東西,這些年總算拮據(jù)但又勉強的度過了。
最近書院停止了筆墨紙硯等東西的免費供應(yīng),蘇恒還好,但于志可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正好乘著節(jié)前的休沐,蘇恒和于志拿了些東西來城里賣,掙點錢貼補貼補。
說到最后,于志潸然淚下,拉著蘇恒說:“這些年,多虧有蘇兄陪我。那個家,我是真不想呆,沒見過這么虐待孩子,我一定要考出去,離開這個家,再也不回家?!?/p>
在于志看來,家財萬貫卻讓孩子衣食不濟,就是虐待。
云見山給他遞了帕子,于志接過抹了一把,語氣發(fā)狠:“指望我光宗耀祖,他做夢!這于家就算有金山銀山我也不稀罕,等我有了功名,離開蕓州,天大地大,隨便做些什么,總比在于家過得好?!?/p>
于志不傻,他年紀還小,若是沒有功名,隨意跑出家,不說危險,怕是也難自己養(yǎng)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