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朱高煦的表現(xiàn)來說,即便傅忠不介紹,傅友德也能知道他的身份。
“燕王有福了……”
傅友德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留下這么一句,便轉(zhuǎn)身往后院走去。
傅忠見狀,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跟了上去。
相比較被監(jiān)視的從容,作為監(jiān)視者的朱高煦則是不敢分心。
他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朱元璋安排自己監(jiān)視穎國公傅友德和宋國公馮勝的含義,在事情沒有弄清楚前,他是很難放松下來的。
只是比起他自己的正襟危坐,對于擁有絕對權(quán)力的朱元璋來說,這樣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
在朱高煦當值的時候,朱元璋已經(jīng)早早起床,在武英殿處理了一個半時辰的政務(wù)。
由于朱元璋的準允,因此朱允炆可以在辰時再前往武英殿。
當時間來到辰時,朱允炆如正常一樣來到此地,并對朱元璋行了五拜三叩之禮。
坐在龍案背后處理奏疏的朱元璋抬頭看了一眼面色如常的朱允炆,微微頜首示意他起身坐下。
朱允炆見狀也回禮起身,并走到了朱元璋身側(cè)的一張書案后坐下。
書案上擺放著二百余本奏疏,這些奏疏已經(jīng)是六部和五軍都督府篩選過后的奏疏。
在武英殿內(nèi),朱允炆需要將這二百余本奏疏梳理到五十本內(nèi),然后交給朱元璋定奪。
原本這項事務(wù)是由先太子朱標操辦,但自從前年朱標薨逝后,被扶正的朱允炆就成了繼承人。
積累了兩年的經(jīng)驗,朱允炆處理起這些奏疏的速度并不慢。
他很清楚朱元璋的治理理念,因此都按照朱元璋的思緒進行批復,一些處理不了的才會轉(zhuǎn)交定奪。
朱允炆來了之后,朱元璋的工作便輕松多了。
他只是花了一刻鐘的時間就處理完了自己昨日留存的奏疏,隨后坐在椅子上,靜靜的看著朱允炆。
沒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因為試圖揣摩他心思的人,大部分已經(jīng)埋葬于地下了。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爺孫二人除了午膳時起身去偏殿吃外,其它時候都坐在武英殿內(nèi)處理奏疏。
直至黃昏,朱允炆才處理完所有奏疏,將心思從國事轉(zhuǎn)到了殿內(nèi)。
他看了一眼殿外的黃昏,又看了看朱元璋的龍案。
眼下朱元璋正在處理最后一份奏疏,而瞧見的朱允炆見狀也莫名其妙的開口說了一句話:
“皇爺爺,今日是五月初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