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縣城之外,朱元璋還要求鄉(xiāng)野集鎮(zhèn)的百姓建立社倉、義倉。
當然,這些都不算是直屬大明朝廷的糧倉,直屬大明朝廷的糧倉分別是衛(wèi)所的軍戶倉,以及衛(wèi)所軍戶負責看管的儲備倉,還有運河沿線的十四座水次倉。
朱元璋本人經(jīng)歷過饑荒,所以他在天下各地設置諸多糧倉,這些糧倉之中的糧食,足以夠大明百姓吃上一年,并且每年都將陳米放出市場,將百姓們繳納賦稅的新米歸入儲備倉中。
僅眼下的儲備倉、常平倉和軍戶倉、水次倉內的糧食,便不下六千萬石。
這六千萬石里,名義上能供戶部調用的是四千二百余萬石,但實際上在這批糧食里,戶部能直接調用的數(shù)量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都需要朱元璋點頭,五軍都督府放行后,他們才能夠調用。
對于地方上的衛(wèi)所武官來說,他們可不管你是幾品的文官,他們只知道他們是世襲罔替吃皇糧的軍戶,沒有皇帝和五軍都督府的吩咐,他們絕不可能拿出儲備倉的一粒米給文官。
這樣文武相互監(jiān)察的局面正是朱元璋想要的,而這樣的局面也保證了大明朝的財政始終有近乎三分之二掌握在皇帝手中。
廟堂上的那些官員不管怎么搞小動作,沒有錢就是辦不成事情。
糧食,就是朱元璋蔑視一切的根本。
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冒出一個監(jiān)察御史上疏,想要把儲備倉的管理交給六部,朱元璋沒殺人已經(jīng)很克制了。
“以為我老了嗎……”
朱元璋看著那本奏疏,眼角微微瞇了一絲。
這樣的舉動讓朱允炆心里一緊,連忙作揖:“爺爺,孫兒只是覺得,文武官員都有貪墨糧食的可能,只不過衛(wèi)所武官接觸糧食的時間長,機會更多,更容易貪腐些?!?/p>
“那就好好利用他們,制衡好地方上的糧倉就是?!敝煸安痪o不慢的開口,順帶提到了朱高煦:
“此前高煦說的一句話很對,那群監(jiān)察御史就應該在地方上奔走,不然如何履行自己的責任,況且……”
朱元璋沒有繼續(xù)說下去,似乎察覺到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提起了朱高煦,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了許多。
“你先退下吧,日后再有人上奏這種奏疏,統(tǒng)統(tǒng)駁回?!?/p>
他擺擺手,示意朱允炆回到位置上去,朱允炆原本還心里緊張,卻見自家爺爺提到朱高煦而臉黑后,他頓時松了一口氣,抬手作揖結束便回到了位置上。
瞧著他那模樣,朱元璋沒有說什么,只是平靜下來繼續(xù)處理奏疏。
倒是在他處理奏疏的時候,穎國公府內的傅家兄弟卻急的直打轉。
自從他們知道朱高煦被禁足后,傅忠與傅讓二人心底便焦慮了起來,盡管他們知道朱元璋不會把朱高煦怎么樣,卻還是止不住的為他擔心。
比起他們,傅友德倒是老而持重,他沒有絲毫慌亂,只是每日坐在書房里,將自己那所謂的《兵書》潤色再潤色。
“爹倒是安穩(wěn)……”
坐在書房外的長廊上,傅讓望著書房內正在提筆書寫的傅友德,不由感嘆一聲。
坐在他一旁的傅忠從他口中聽出了幾分惆悵,不過眼下他的心思除了在朱高煦身上,還在另外幾人身上。
他的目光看向了長廊末端,那頭此刻正有兩個六七歲的小孩正在追逐玩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