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目威儀氣凜凜,雙臂環(huán)鎧力千均。
六丁六甲十二猖中第二位日游大猖,若是細看,其每一道鱗甲之上,皆有道道鐘鼎箓文,三千鱗甲覆蓋,又號銀甲浮屠猖,推山搗江,力辟千軍,等閑皆不在話下。
飛猖證靈身,道軀修長聳立,瘴尸紙翼橫展三丈,時有道道黃紙片凋零而下,其前身為飛尸之相,崢嶸將顯。
五代當空黑月天,埋骨喪山無人斂;
怨成孽瘴不化骨,翅底抖落黃炙煙。
第三頭大猖,黎卿選的是這尊原先斗法中表現并不好的飛猖。
這是保留了真正飛尸本相的大猖,通體蒼白的猖軀,除了極高,似與常人無疑。
飛天入地無可阻,五丈之外能隔空攝人精魄,吞吐熏目硫磺煙,能凝結尸霾華蓋,煽動陰風,能做黑風災……
接下來是,無面猖!
無面紙猖負雙圖,左襟符圖“三元鼎烹”,這是古老時代的獻顱儀式,右襟符圖“六山篆”,此乃瀛海陰府中拓印所得。
兩道截然不同的符圖,人元鐘鼎書,主貪婪亂殺之禍,地元六山篆,為原始自然殺機。二圖銜接作墨衣披掛,叫這頭負圖無面猖愈發(fā)的不可揣測。
十月饗祭,取臨淵仙頂寶材以供,也得堪堪練出這三頭日游大猖來。
“六十甲子之數的猖君,豈是那么簡單的?”
黎卿揭開那座輿輦的流珠簾幕,將這四道已經重新裱成的“靈應符圖”掛到了王輦軟座的“法壇”后,輕嘆一聲道。
所謂法壇者,設醮施法、供奉護法靈之玄壇。
這一道紙猖法壇,便是尹祖為其布置,于王輦之中、主座之后立下一玉壁神龕。
法壇上有三階玉璧,以值年太歲六十甲子之數,意為諸靈之領袖!
黎卿將這四道朱砂打底,靈墨調紋的拓印“靈應圖”掛到了那座小法壇中的最高一階。
甲子是為一女神之貌,猶如朱砂打底的緋色圖中,以稍許墨紋顯化出了玲瓏猖的華美相貌、百巧之心,簡紋勾勒,卻猶如玲瓏猖真的立于靈應畫像之中般。
旁側是浮屠將軍之圖,陰肆飛尸之圖,無面陰君之圖……
這四道靈顯圖剛一掛上去,黎卿便覺氣機一變,整座王輦好像化作了一方道場、一座法域般,有四道權柄神靈庇佑著其中安寧。
法壇各角,有兩座香爐常新,升起道道紫煙霧,渲染此方神意。
若是在符箓道統(tǒng),四頭紫府猖靈,絕計是沒有資格供于這等法壇上的,這是專門用來供奉仙門祖師、祖先鬼神的。如此,是為大僭越!
畢竟猖道也只是“道兵”的一種,只是道人們的麾下行走。
但天南觀,沒人在乎這個,黎卿對自己的護道打手好一點,也沒法說他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