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丘望著天上的銀河,忽然想起小鈴鐺的話:“那些星星是不是書院的燈?”此刻他終于明白,書院的燈不是別的,正是千萬人心中未滅的火種。
“你說,”威瀚望著塔基方向,那里有幾簇篝火徹夜未熄,“當(dāng)明心塔建成時,會不會有鳳凰來棲?”
孟丘笑了,將酒壇輕輕放在池邊。水面漣漪中,他看見無數(shù)光點正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是山民們的燈籠,是學(xué)子們的燭火,是匠人手中的火把。
那些光點連成一片,竟似一條璀璨的河流,正朝著望岳山奔涌而來。
“不是鳳凰,”他輕聲說,“是千萬只螢火蟲,聚成了太陽。”
話音未落,洗心池中忽然升起萬千水泡,每個水泡里都映著不同的畫面:
有女子在紡織機前默念《正氣論》新解,有樵夫在擔(dān)柴路上背誦《正氣論》片段,有孩童將桃花夾進識字課本,當(dāng)作“道書簽”。
東方既白時,孟丘站起身,看見明心塔基處不知何時長出了一株幼苗。那幼苗有五片葉子,分別呈現(xiàn)青、赤、黃、白、黑五色。
他輕輕拂過葉片,露珠落在《正氣論》竹簡上,將最后一頁空白填滿,顯現(xiàn)出四個金字:“天下歸心”。
威瀚望著漸亮的天空,忽然指著遠處:“瞧!”
只見望岳山巔,一輪朝陽正噴薄而出,將整個山體染成琥珀色。
在朝陽與山體之間,竟有一道彩虹般的光帶,光帶中隱約可見無數(shù)人影,他們或耕或讀,或織或牧,共同托舉著一座懸浮的書院——那正是昨夜桃花虛影凝成的“道統(tǒng)之象”。
孟丘握緊威瀚的手,兩人相視而笑。此刻山風(fēng)帶來第一縷麥香,那是山民們播種的早稻發(fā)芽了。
而在他們腳下,洗心池的泉水正順著新修的渠道,流向山下的每一塊農(nóng)田,每一戶人家,如同一條流動的正氣之脈,將書院與人間緊緊相連。
遠處,小鈴鐺的童謠聲再次響起:“桃花落,道種埋,青石板,搭書臺。待得鐘鳴天下曉,千萬桃李進山來……”
歌聲中,孟丘看見明心塔基處的幼苗的嫩芽又長高了幾分,頂端結(jié)出一個花苞,那花苞晶瑩剔透。
他知道,當(dāng)這朵花開時,獨孤書院的第一縷晨光,便要照亮整個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