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蓮花
千頃琉璃,襯出佛塔內(nèi)一派靜謐。
一路上,他們也遇到了幾回肉身佛,全都給陳易一刀刀給劈得粉碎。
而殷聽雪也隨后念誦超度的經(jīng)文。
女冠越看就越是奇怪。
這襄王女怎么看都不像是山上人,雖說是天耳通,但她從未正經(jīng)修行過,又是如何能行超度之事的?
難不成這同宗堂妹暗中修了佛法?怎么,她不怕陳易知道嗎?
佛家境界,眾說紛紜,各宗有各宗的說法,但共通之處,是為三乘十地,所謂三乘,通俗的說法就是小乘、中乘、大乘。
像那西域高僧,一眼便知是密宗的小乘佛法,但又似乎受中土影響,兼修了一些大乘的禪理。
而眼前殷聽雪,女冠怎么看也看不出她是三乘中的哪一乘,像是超脫三乘之外。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
殷聽雪小聲念叨著,肉身佛內(nèi)的魂魄隨著少女的嗓音聚攏起來。
魂魄逐成人形,心有戚戚,時悲時喜,見這一幕,女冠暗自咂舌:
她不做什么法事,不撥念珠,不披袈裟,就只憑這超度經(jīng)文,便將這些魂魄引入六道輪回之中。
這不是傳說中的口吐蓮花、言出法隨么?
多少高僧誦了一輩子的經(jīng),坐了一輩子的禪,都做不到這一點,她在這佛塔里的能耐,若是出去被人看見,可不得讓那些自以為得道的高僧破防吐血,一夜生三千煩惱絲?
殷惟郢心念她還好沒被師傅玉真元君帶走,不然日后成了爭道之人,日日夜夜壓自己一頭,那自己豈不是到老死那一天都道心晦暗。
有一個無明已經(jīng)算倒霉的了,再有一個爭道之人,那自己便永無翻身之日……
魂魄聚攏成風(fēng),朝著廊道深處掠去,陳易將這一幕看在眼里。
殷惟郢心里對襄王女的神通驚嘆,他又何嘗不是。
只不過,比起殷惟郢,他心里更多一分警惕。
殷聽雪說那藥師佛上長著像她一樣的臉,難不成在這佛塔里,這小狐貍已經(jīng)被視作半個藥師佛,或是藥師佛的衣缽傳人?
再加上,那比丘尼曾要她效法釋迦摩尼佛,于俗世中超脫……
肉眼可見,又是一場仙佛謀劃。
眾人繼續(xù)前行,行走在光華耀眼的廊道里。
那些魂魄所歸去的道路,與他們所走的道路一致。
殷惟郢心有困惑,不過她沒困惑多久。
大抵是到達了佛塔的正中心,一圈圈的廊道環(huán)繞,由下往上看,儼然如身處一座巍峨的通天塔,而在圓圈的中心,一座手拈蓮花的佛像拔地而起。
法相莊嚴的佛像似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