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乖乖?!?/p>
這如意錦聽起來并不聲名顯赫,也并非極其稀少昂貴的布匹,唯一的優(yōu)點是上面用的都是四季如意繡紋,這種錦緞并非織出,而是繡娘后做的滿繡。
先帝時宮中很流行這種如意錦,宮妃皆喜愛,但先帝以為這種布料太過耗費人力,后來除了皇后皇貴妃和公主們的衣裳,其余妃嬪便不再允用。
到了先帝晚年時候,宮里已經不再做如意錦,到了當今這位陛下時,如意錦已經不流行了。
剩下的幾匹都存在西寺庫里,很少拿出來賞賜,許多年輕宮人都沒見過。
不流行,不意味著它不貴重。
年長的姑姑意味深長嗯了一聲,才低聲道:“這位沈才人是什么出身,滿宮都知道,她自己自然不可能有,那必是御賜之物?!?/p>
年輕姑姑道:“不過也有可能是姚大伴的手筆?!?/p>
賞賜這種小事,哪里要陛下親自提點。
“姚大伴的手筆,未嘗不是陛下的意愿。”
年長姑姑背著手,快步往織繡所行去:“這滿宮里,只有那兩位最精明?!?/p>
能當上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和尚宮局尚宮的,能是什么簡單人物?
“總之,你們好好伺候就是了,下次再有沈才人的活計,都好好做,不使勁兒巴結,也求個不得罪,四平八穩(wěn)就是了。”
“是?!?/p>
沈初宜自然不知道宮里的舊事,她按部就班當了兩天沈才人,越發(fā)覺出長春宮的好來。
長春宮只住了兩個宮妃,宮人比荷風宮少了一多半,如此一來,整個長春宮就顯得極為安靜。
這種安靜讓人心平氣和。
沈初宜慢慢習慣了長春宮的生活,尋了個日子,去了一趟思無涯。
思無涯上下共有兩層,一樓有個小茶室,除此以外都是藏書。
先帝時的莊嬪娘娘,如今的賢太妃是個很愛讀書的人,她的藏書很多,經史子集、野史經錄、農耕水力、游記方物,樣樣都有。
這里面許多書沈初宜都讀不出名字,卻也不妨礙沈初宜的欣喜。
同徐姑姑學三字經的那段時間,成了現在沈初宜的讀書基礎,即便識字不算多,但沈初宜可以確定自己已經不是睜眼瞎了。
不過長春宮的宮女中,除了周芳草略懂看賬簿,其余等人皆不識字。
沈初宜自己一知半解,不好教導她們,只讓周芳草教如煙和若雨看賬簿,簡單記錄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