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這玩意能日行三百里,那俺打漠北就簡單多了?!?/p>
“三百里算什么?”朱高煦忍不住笑道:“在您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它日行七八百里的時候?!?/p>
朱高煦對朱棣別的沒信心,但對朱棣打仗和壽命卻有絕對信心,尤其是他這些年除了打仗比較累,其它時候都比較清閑的生活狀態(tài)來說,朱棣日后就算活到七十五,朱高煦都不覺得奇怪。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會特意和朱棣宣傳蒸汽機車的好處,同時也宣傳起了蒸汽機船:
“這蒸汽機船的技術(shù)成熟后,這蒸汽機還能運用在船上,屆時船只就不需要風(fēng)帆,也不需要人力拉拽,每日能走上千里,從南京前往東洲,只要燃料足夠,頂多三個月就能走一個來回?!?/p>
“好處我知道了,就是這東西日后真成了,朝廷能不能生產(chǎn),還有你說的鐵軌也是一個問題。”
朱棣伸出手摸了摸永樂號,感覺有點燙手又撤了回來。
“生產(chǎn)是肯定能的,建造一條兩京鐵路,估計耗費在幾百萬貫,其中黃河、長江還不一定能通行,得下船坐船中轉(zhuǎn)?!?/p>
“至于從北京建造一條鐵路直通漠北,差不耗費在五六百萬貫,耗時好幾年?!?/p>
朱高煦很清楚鐵路對大明的意義,所以幾百萬貫?zāi)酥辽锨f貫對于大明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有了鐵路,大明日后的許多工程都能降低成本,例如從洪武三十三年持續(xù)到現(xiàn)在的黃河疏通,之所以如此緩慢,主要就是運送水泥,泥沙耗費時間。
如果有了火車,那時間能縮短,材料價格也能便宜好幾倍。
花費幾十年,耗費幾千萬貫修建鐵路,所能獲得的是難以衡量的價值。
有了鐵路,即便遷都北京,但皇帝想要南下,也不過就是兩天時間罷了。
這樣的情況下,江南日后即便有了官商資本勾結(jié),只要軍隊沒出現(xiàn)問題,皇帝都能輕松收拾他們。
當(dāng)然,如果是思想改變,那就另當(dāng)別論了。
沒了人心,便是朱高煦也救不了后世之君。
這般想著,朱高煦也回到了現(xiàn)實,將目光投向朱棣。
“我準(zhǔn)備休整一年,明年開春再對江西動手?!?/p>
“嗯……”朱棣回應(yīng)一聲,隨后才開口道:“那個解縉,你自己看著處置吧?!?/p>
“父親放心,兒臣可不會殺他?!敝旄哽隳樕下冻鲂θ?,但他這笑容卻讓朱棣瘆得慌。
捋了捋大胡子,朱棣走到朱高煦身旁,手拍在他背上,示意他跟著自己走。
朱瞻壑想跟上來,被朱棣笑著制止:“和你爹說些事,你別跟上來?!?/p>
話音落下,他便帶著朱高煦走到一旁,父子邊走邊道:“老二,這次我也回來了,你看看什么時候即位比較好?”
“兒臣暫時還不想即位,況且父親您還年輕再干幾年?!?/p>
朱高煦聞言連忙拒絕,他可是還等著朱棣幫自己背完江西和浙江的黑鍋,然后再以“三年不改父志”的借口將湖廣這些省份新政一并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