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朱高煦這話的意思,顯然是準備提高百官俸祿,想到這里群臣紛紛翹首以盼。
“這是兒臣與戶部尚書郭資、前戶部尚書郁新所商定的《永樂朝俸祿冊》,請陛下閱覽。”
朱高煦話音落下,王彥也從一旁將早早準備的文冊遞給了朱棣。
身穿冕服的朱棣用手撥開了冕旒,一目十行的翻看完了這本新朝百官俸祿的文冊,不由贊賞道:
“相較于原本基礎(chǔ)增加了半成,偏遠地區(qū)官員增加二成,俸祿折半以銅錢撥付,不錯……”
朱棣其實早就看過這本文冊,當下不過是和朱高煦演戲給群臣看罷了。
事情要做就得做的張揚,大朝會顯然就是不錯的發(fā)揮場所。
“按照文冊上的,從元宵過后開始執(zhí)行吧?!?/p>
“臣等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開口應下后,群臣紛紛跪下唱禮。
官員們的半成俸祿可不算少了,如果每個十年都能增加半成,那他們也不至于叫苦了,更不用說銅錢撥付一般俸祿,這對于群臣來說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陛下,兒臣還以為,可酌情增加百官假期。”
朱高煦繼續(xù)站出來開口,不過口中說出來的話卻讓群臣感到陌生。
假期,這不是后世人獨有的制度,而是從古至今傳下來的制度。
無論是什么人,都無法一直維持某一種狀態(tài),即便是皇帝與大臣也不例外。
然而,如果天天都在休息,過著“咸魚”般的生活,顯然也無法適應工作的需要。
因此,如何讓官僚群體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效能,就成為古代統(tǒng)治集團思索很久的一個問題。
隨著帝國局勢的穩(wěn)定,各種規(guī)章制度也日漸成全,官員的請假手續(xù)日益完善,如果一個人未經(jīng)皇帝批準擅自休假,他大概率會遭到懲罰,反之,如果一個人常年不休息,也可能被皇帝厭煩。
漢朝時官員平均下來每年放假六十天,唐朝的節(jié)日假總共有五十三天,再加上平時的旬假,唐朝官員每年的假日至少能達到一百天。
到了宋朝,放假都能放出花樣來。
雖說基礎(chǔ)放假制度與唐朝相同,仍是十日一休,與唐朝不同的是,宋朝還擴充了很多節(jié)令假。
不僅如此,休假制度擴展到官員以外所有服役的人群。
另外,宋朝的地方官衙,每年臘月二十就停止辦公了,叫作“封印”,讓官員準備回家過年,直到來年的正月二十日才“開印”。
這樣算下來,宋朝官員過年實際能放假一個月。
總之大大小小節(jié)日加起來,再加上一年三十六天的旬修,以及探親,婚喪嫁娶之類的假期,差不多能維持在一百一十天左右。
相較于宋朝那毫無節(jié)制的假期,明代的假期顯然是得到了嚴格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