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代的城防
“據(jù)我們找來的當?shù)厝苏f,塔城的城墻已經有年頭了。具體建造時間不知道,但至少是五十年前的建筑——這里最早是赤硫島公爵的治所。聯(lián)合會奪權后逐漸廢棄,直到兩年前又重新整修了一次,但整體沒做大改動?!?/p>
臨時營地軍議帳內的氣氛十分壓抑,高級軍官們大部分正在抽悶煙,一言不發(fā)地聽著情報處負責人的匯報。
正在發(fā)言的軍官把手里的小本子翻了一頁,舔了舔嘴唇繼續(xù)說道:“城墻主體不是石灰砂漿,而是火山灰混凝土,就是圣馬可大教堂穹頂?shù)牟馁|,用火山灰拌石灰和海水得到的人造石頭。外墻面用的是附近采石場開采出的火山巖。簡單來說就是城墻主體就是一整塊大石頭,外面又裹了一層石頭?!?/p>
有一名校官低低罵了一聲,其他人的臉色也有些難看。能在這里開會的軍官至少都有十四年軍齡,城墻越堅固就意味著進攻方需要付出的代價越大。
情報處負責人見大家情緒都不太好,趕緊繼續(xù)說明城墻的劣勢:“不過塔城的城防體系最大的問題是太過老舊,屬于已經被淘汰的城防體系,還是依靠高度防御,再在高墻下是土斜坡用來對付云梯。
因為石頭城墻造價昂貴,所以塔城城墻主體厚度較薄,寬度只有兩米冒頭,很難布置火炮。兩年前那次整修塔尼佬也意識到了個問題,但也沒有徹底大改,只是在東西兩面城墻上各增設了一座突出半月堡,用于架設側射火炮?!?/p>
情報處負責人喘了口氣,手里的小本子又翻了一頁:“因為開掘困難,所以塔城沒有城壕。聯(lián)合會部隊逃竄進塔城后倒是想過試圖臨時挖一條出來,不過挖不到一米五就放棄了。但他們用挖出來的土石在城墻下又修了一道胸墻,并且用一座臨時的夯土三角堡遮蔽住了城門……”
“有點章法。威廉·基德不過是區(qū)區(qū)海盜,恐怕沒有這個本事。真正在守城的人是誰?”安托尼奧打斷了
舊時代的城防
其實最好的辦法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不攻,圍著。塔城守軍不到三千人,而且已經嚇破了膽,絕不敢主動出城決戰(zhàn),
所以大維內塔軍團和圣馬可軍團中只要留下一支軍團在此圍困,就可以等著守軍斷糧自行投降。
守軍要是不出來,那大家就靜坐戰(zhàn),反正維內塔人有整座赤硫島作為補給地,可以陪塔尼佬對峙到世界末日。
守軍要是敢出城野戰(zhàn),那反而更好。五千余人的滿編軍團打你三千雜牌軍,非把塔尼佬腦漿打出來不可。
另一支軍團則可以從圍城戰(zhàn)中被解放出來,繼續(xù)攻擊塔尼利亞群島的其他主島。
這個方案大家心知肚明,好是好,可是問題在于……誰留下?誰走?
誰會愿意留下來圍城?誰知道城里的塔尼佬手上有多少糧食?理查四世可是圍了兩年都沒能攻進圭土城。如果運氣差一點,恐怕戰(zhàn)爭結束的時候,留在這里的軍團還在和城里的塔尼佬大眼瞪小眼。
士兵們可能會很樂意,可在座的軍官們一個也不樂意。
沒有戰(zhàn)爭,軍官想要晉升就只能靠熬資歷。而塞納斯聯(lián)盟的軍制導致軍官們不僅要熬資歷,還要等空缺。
能坐在軍議帳的軍官除非家境殷實或是岳父家境殷實,否則都是“乞討少尉、貧困中尉、擠錢上尉、終于少?!币宦钒具^來的。
好不容易撈到打仗的機會,哪個軍官會愿意在這里徒耗光陰?誰不想再進一步?
在這座小而硬的塔城之外,維內塔軍隊指揮系統(tǒng)的問題便凸顯了出來。
如果從合理性的角度來說,當然應該是由預備役軍團在此圍困,而精銳的常備軍團離開赤硫島繼續(xù)攻城掠地。
然而問題就在于塞爾維亞蒂是少將,雷頓也是少將。況且即便是前者軍銜能壓過后者一頭,也無法指揮后者。
維內塔共和國的軍隊體制決定了軍團之間各自獨立,因為各軍團直屬于軍事委員會,軍團長只對十三人議會負責。哪怕是一個少尉被安在了圣馬可軍團軍團長的位置上,他也可以不甩安托尼奧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