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感嘆,忽地想起一節(jié),便道:“《漢書》有載,當(dāng)日漢元帝與京房論對(duì),京房言,齊桓公與秦二世亦曾對(duì)幽、厲之君譏笑不已,但臨到己身,仍任用豎刁、趙高這樣的奸佞,致使時(shí)局混亂、盜賊滿山,當(dāng)其時(shí),他們并未以幽、厲反躬自省。前世之君俱是如此,后人審視我朝,未嘗不似我朝之視前代。杜牧之題旨,與京房一般無二。”
殿中俱是博古通今之士,李世民自登基以來同樣也是通覽史冊(cè)手不釋卷,一聽便知房玄齡所言為何,當(dāng)下也是神情肅然:
“當(dāng)日御史馬周上書與朕,曾言,幽、厲嘗笑桀紂,隋煬帝亦周、齊兩朝,不可讓后世取笑我等亦如我等如今取笑煬帝一般。卻不曾想到,朕夕惕若厲,以忠言為警、前朝為戒,朕之子孫還是成了當(dāng)年的隋煬帝,朕情何以堪!”
他說著,一拳砸在掌心,面上惱恨極了。長(zhǎng)孫無忌見狀忙上前勸道:
“陛下仁圣,兢兢業(yè)業(yè)以為大唐,這些臣等都看在眼里。大唐在陛下治下一片欣榮,便是后世也多有稱贊。堯舜尚有不肖之子,陛下又何必自苦,將子孫禍?zhǔn)聯(lián)谧约旱纳砩???/p>
“話雖如此,”李世民仍是郁郁,“再換幾代這都是朕的大唐,眼見子孫昏聵,禍及天下百姓,朕看著怎么能不怒不痛?”
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王如此,下一步想來就是“戍卒叫,函谷舉”。李世民也說不出是心痛多一點(diǎn)還是惱怒多一點(diǎn)。他想到楚棠之前說的,在興亡皆系于一人的封建王朝,皇帝賢能與否幾乎起到絕對(duì)作用,可誰又能保證代代明君呢?
這幾乎是一個(gè)死局。
宋朝。
趙匡胤撫額,他想的何曾不是以史為鑒,但最后……似乎鑒過頭了,又到了另一番危局。
掐掐眉心,他招手:“請(qǐng)?jiān)紫嗲皝碜h事。”
明朝。
朱元璋等人都沒有說話,看了一出《桃花扇》之后,楚棠這句話幾乎是指著他們的鼻子罵。
狠狠剜了朱棣一眼,朱元璋又對(duì)著水鏡咬牙。他真是對(duì)楚棠這種天馬行空又無差別攻擊的行為氣得牙癢癢。
偏偏又不能罵!
偏偏她說得還在理!
氣死誰了??!
阿房宮賦11
朱元璋罵罵咧咧,可惜這樣的怒氣沒有對(duì)楚棠造成半點(diǎn)傷害,一句“沒有教訓(xùn)”惹得君王沉默、士人嘆息。
唐朝。
杜牧無奈地拍遍欄桿,不無痛心道:“沒有吸取到任何教訓(xùn),才會(huì)使后人復(fù)哀后人。恨我大唐再無太宗陛下那樣的英主??!”
除了如太宗那樣的明君,誰又能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挽救如今的大唐呢?
北宋。
聽罷種種的蘇轍起身,上前兩步與兄長(zhǎng)并肩,悠悠一嘆:“縱觀史書,漢以秦鑒,唐以隋鑒,只是可惜,如漢高祖、唐太宗那樣的君主太少,而即使如此二君,所治亦猶有不及。”
平淡的語氣里透著幾分沉郁與無奈,蘇軾聽完心中亦是沉重:“我今日方知父親《六國(guó)論》之真意?!?/p>
他們哀嘆六國(guó)互喪,后人何嘗不在哀嘆宋人賂敵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