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欧美の无码国产の无码影院,人妻在泳池被痴汉侵犯,国产精华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

簡書小說

簡書小說>唯識三十頌 > 第5集《唯識三十頌直解》(第1頁)

第5集《唯識三十頌直解》(第1頁)

第5集《唯識三十頌直解》

《唯識三十頌》諸位法師慈悲,諸位同學,阿彌陀佛。請大家打開講義第6面,本論的修學內(nèi)涵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甚深見,第二個是廣大行。

從修學的次第上來說,我們要能夠修學廣大的戒定慧之前,應該要對整個生命的真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謂的甚深見。那么在整個生命當中,為什么有些人會墮落到三惡道?有些人會升天,有些人會往生極樂世界?在我們的生命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主宰著我們?就是我們在修學佛法之前,你應該有這樣的一個正見。大乘的正見從本論上來說,主要的就是萬法唯識的道理。就是說宇宙間的這些萬法,不管是這些生死的流轉的之法,或者是圣人的涅槃之法,它的背后是由我們的心識所變現(xiàn),離開了我們的心識就無有少法可得了。

我們的生命是由我們一念的心識,在主導著我們的生命的變化。所以從本論上來說,了解生命的真相,你必須了解你的內(nèi)心的狀態(tài)——觀心法門。

你要能夠正確的觀照心識,你才能夠正確的了解生命。觀照心識在本論當中它是從兩個方向——第一個是從唯識性,第二個是唯識相。

第一個、唯識性

就是說我們剛開始觀照生命,就是觀照我們這一念了別的心識,雖然有善念有惡念,但是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些善惡的功能都是假借因緣的熏習所成就。所以把這些如夢如幻的善惡功能撥開以后,我們看到我們心性的本來面目,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我們經(jīng)常講清凈本然周遍法界的真如——生命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說把我們現(xiàn)在打妄想的心,把它回歸到原點的時候,這念心是覓之了不可得,這覓之了不可得,就是唯識性。就是我們內(nèi)在的體性。這個是我們對內(nèi)心觀照的第一個相貌。

第二個、唯識相

這種清凈的本性,開始一念的妄動以后,產(chǎn)生很多很多的業(yè)力,業(yè)力去熏習我們這一念心性,它就產(chǎn)生很多的相貌,有這個雜染的相貌、有清凈的相貌,就有所謂的十法界的因緣果報出現(xiàn)了,這個就是唯識相。那么我們這一科主要講唯識相,講到心識假借因緣的造作,所產(chǎn)生這些染凈的相貌。唯識相在本論當中:

天親菩薩講到三種相貌——第一個、初能變相。第二個、二能變相。第三個、三能變相。

它是由一個心識的活動的從細到粗,從微細的活動到粗的活動安立的,初能變、二能變、三能變。現(xiàn)在我們先看我們內(nèi)心當中最微細的活動的初能變相,所謂的第八識,那么第八識是什么相貌呢?我們看偈頌:

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

不可知執(zhí)受,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

恒轉如瀑流,阿羅漢位捨。

第八識的相貌,在天親菩薩的《唯識三十頌》當中是分兩部分,先講雜染的心識,從初阿賴耶識到恒轉如瀑流,這個是講到雜染的心識。阿羅漢位捨是講第八識在清凈位的時候,它的一個清凈的相貌就是阿羅漢位捨,清凈心識就一句偈頌。我們上堂課講到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那么這個等于是把第八識的相貌做一個總說,說第八識的一個簡單的相貌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識翻成中文是藏,藏就是攝持不失。

攝持不失有兩個內(nèi)涵:

第一個、從因地上來說,它能夠攝持無量無邊的種子。我們今天不管造作什么業(yè),這個業(yè)力雖然消失了,但是第八識它會把你業(yè)力的功能保存下來,或者你去拜一部八十八佛,你拜完以后,那么第八識把你善的功能保存下來,或者你造了一個罪業(yè),它也幫你保存下來。所以藏本身在因地當中,它能夠攝持一切染凈的種子。這因相就是所謂的一切種識。

第二個、當業(yè)力成熟的時候,第八識可以把成熟的業(yè)力釋放成一種果報。如果你是一個善業(yè),它就把它變現(xiàn)成人天的安樂果報;如果它是罪業(yè),它就把它變現(xiàn)成刀山油鍋的苦惱果報,所以這個藏也有變現(xiàn)果報的意思,就是所謂的異熟識。簡單的說,在我們生命當中,為什么因果能夠相續(xù)?就是生命不斷的變化,但是功能,為什么能夠累積下來呢?主要的就是有阿賴耶識藏的功能,整個內(nèi)涵我們上堂課都很詳細的說明。

我們今天的進度,從:不可知執(zhí)受,處了。講這一段,前面的一段是把第八識的一個功能做一個總說,這以下就詳細說明第八識的活動情況。首先講到第八識在了別所緣境的時候,它的行相到底是粗的或者是微細的,先看它的行相的粗細,那么本頌說是不可知,不可知就是非常微細不可了知了。好,我們看藕益大師的注解就知道。

四、言“不可知”者,謂此識能緣行相極為微細;此識所緣五凈色根及諸種子亦甚微細,此識所緣外器世間難可測量也。

不可知這句話,我們從藕益大師的注解可以從兩方面說:

第一個從它能緣的心來說,第八識它本身能分別的心,它在活動的時候是剎那生滅的,這種生滅的行相非常非常的微細,不要說凡夫不能了之,就算是阿羅漢入了甚深的滅盡定,在禪定當中都不能夠發(fā)覺到第八識的存在,這就知道它的行相的微細了,這個是約著第八識能緣的心來說的。

第二個就著第八識所緣的境界,第八識的所緣是廣大的根身器界種子,它所緣的凈色根、所緣的種子,乃至于廣大的器世間都是不可了知的。不但是微細,而且廣大而不可了知。這是一個總說——不可知。第八識在生起了別活動的時候,不是一般的凡夫、二乘所能了知的。只有法身以上的菩薩,才能夠感覺到它的存在。這當中不可知,當然就是有所謂的所緣境跟能緣的心,先看它的所緣境,執(zhí)受處不可知,執(zhí)受處就是第八識所緣的境界。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